赚钱
顶端新闻大河报特派记者吴国强孙煊哲文图 “他是我男人的哥哥,参加红军牺牲了,我男人临走时交代我不要忘记祭拜他。”今年91岁的老奶奶丁来丰,站在丈夫哥哥的墓前,看着墓碑站了很久。 老奶奶丁来丰的儿子告诉记者,他的大伯李春发烈士生于1910年是于都县小溪乡桃枝村人,在1934年加入红军不久后,在瑞金县作战牺牲。 “在老家原本有一块碑,后来于都县设立烈士纪念园,就迁移到了这里。”丁来丰老人说,她并没有见过这个哥哥,嫁过来的时候他已经牺牲了,遗体也没有,墓里葬的是哥哥生前当兵的银牌跟一些物品。 4月4日上午,于都县烈士纪念园内很多群众来这里祭拜自己的家人。 “当年于都参加红军的人很多,现在只要往上查三代就会有家人参加红军。”于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林金文说,于都县在苏区时期全县有344330人,1932年1月至1934年9月于都县参加红军的人数为68519人,牺牲的烈士有16356人,而无名烈士并不在其中。 林金文说,烈士纪念园目前只安葬了4100名烈士,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衣冠冢,是各家各户交上来的衣物以及当初参加红军时发放的银牌。 57岁的罗会忠带着老婆、儿子还有外孙一大早起来准备好祭拜的东西就赶到了烈士纪念园,祭拜参加红军牺牲的爷爷。 “我们都是客家人,一直以来都是按照习俗进行祭拜。”罗会忠指着手里的篮子说,鸭子、鱼、猪肉、竹笋、苹果、茶、米饭等这些物品都是按照习俗准备的。他的爷爷是参加湘江战役牺牲的,遗体遗物都没有,以前的时候都是在烈士塔前祭拜,这两年县里修好了烈士陵园后就来这里祭拜了。 在得知记者来自河南郑州时,罗会忠说:“我们祖上也是从河南过来的,他也很想抽时间去河南看看。” 据了解,于都县烈士陵园2014年开始建设目前占地200余亩,2019年正式开放。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可能会找不到墓碑。”林金文说,整个于都县几乎家家都有烈士,清明节来烈士陵园祭拜的人会有很多,为了方便前来祭拜的群众,如果有群众找不到墓地,他可以帮助指引,但是由于清明节要在烈士纪念园值班,只能晚几天再给自己祖辈扫墓了。 “我太爷爷的哥哥是红军烈士,也安葬在这里。”林金文说,太爷爷的哥哥叫做林丛油,生于1899年,于都县葛坳乡上脑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是红五军的战士,在北上战斗中牺牲,但是不知道牺牲的具体日期。 林金文手机中有一张族谱的照片上面写着:“丛油,本族长子,生于光绪壬辰年四月二十日午时,外出当红军不知胜败,后立银牌纪念与母亲同葬。” 林金文还告诉记者,族谱上记载他们林氏家族源于河南卫辉。 在记者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还有很多于都县的群众手持鲜花陆陆续续走进烈士纪念园,记者看到还有三个小朋友在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们敬礼。 “我的爷爷就是红军烈士,专门带着孩子们一起过来祭拜的。”刘先生说,这三个小孩是他的孙子跟外孙女,专程带着他们一起过来祭拜,也想让他们了解我们于都人,了解我们的祖辈,记住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祖辈们用鲜血换来的。 (文章来源:大河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