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SEO https://www.lizecheng.net/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昨天,整个编辑部被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信,惹红了眼眶。 以前读余华的《活着》,觉得怎么会有人过得这么苦、这么惨,一定是作家故意虚构的。 直到昨天看了这个故事,才发现真的有人如此艰难,如此颠沛地活着。 这是一个堪称真实版“活着”的故事,值得每个身处低谷的人多读几遍。
近日,一篇中科大博士论文致谢信走红网络。 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一路从小山村,拼命读书走出来的苦难人生。 寥寥数语,无论是降临到他身上的厄运,还是面对命运始终不屈、豁达的态度,都让无数人汗颜,并且唏嘘不已。 致谢全文如下:
他出生在四川一个小山坳里,自小家贫。 12岁那年,母亲忍受不了困顿的生活,离家出走。 余下的日子,父亲不仅没能好好爱他,甚至人生的风雪严寒,也有这个男人的一笔。 病到不能自己去医院的时候,身为父亲,仅仅是留下勉强治病的钱就走了。 没钱交学费,被狗和蛇追,趁着夜色抓到的黄鳝,却被父亲偷偷卖掉了,换来酒和肉。 17岁时,父亲遇交通事故离世。命运无情,连这个不怎么负责的父亲都要夺走,剩下他跟婆婆相依为命。同年,照顾他17年的婆婆病故。 此后,这个世界上只剩他孤身一人,无论命运再降临怎样的厄运,他都要独自面对。 后来,连那只为父亲和婆婆守过坟、视若家人的老狗小花,也在他进城上学后不知所踪……
他就像《活着》的主人公福贵,一路走来,那些对他重要的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 没钱交学费的窘迫,经常被老师约谈;没钱买衣物的寒酸,只能夏天光脚、冬天薄衫。 他比谁都有理由抱怨命运的不公,但是他没有。 命运将他剥夺殆尽,贫穷让人丧失意志,幸好他还能钻进知识的世界。 在那些四处漏风的成长岁月里,读书是最让他开心的事情; 在那些毫无尊严的艰难日子里,从主席台领奖金、奖状,是让他唯一骄傲的事情。 他是一个跌进命运谷底的人,耗尽心力争取的本不过是稀松平常,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 很多次命运的身不由己,总是让他觉得自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可是,读书的光又让他坚持下来。 就这样一路坚持,从小山村到县城,从县城到走到省城,再到走出大山,硕博连读,完成学业。
他终于可以不再那么负重地重新看看这个世界,为了这一天,他已经辛苦地跋涉了许多年。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如此坎坷跌宕的经历,恐怕剧本都写不出来。
这封信我整整读了五遍,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我把它转给正在上高二的小侄女。 在这之前,她经常向我抱怨高中有多苦: 5点起床上自习,晚上10点才下课; 上课实在很累、很没意思,而且一上就是一整天; 爸妈给的生活费永远也不够花,同学用的名牌她永远买不起,每次都是羡慕。 她说,羡慕我上班,可以自己赚工资,而且不用早起; 她说,不想上学了,想出来打工,这样就再不用吃苦。 我很想告诉她:太年轻,没经历社会的毒打,读书的苦都吃不了,不读书的人生只会更辛苦啊。 没过多久,她给我发来这样一段信息: 姑姑,我是哭着看完这篇文章的,与他相比我过得真的幸福太多,我真的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会有人过得如此辛苦,这些我们平常拥有的东西,对他都是奢望。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还在刻苦地学习,要是我的话,估计早就放弃自己、走歪门邪道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用功读书呢。
读书的确很辛苦,披星戴月地跋涉,费尽脑细胞地思考,要经历十几、二十载的光阴。 十几年前,当我同样抱怨读书很辛苦的时候,出外打工的表哥分明投来羡慕的眼光。 表哥十五岁辍学,做过厨师,当过保安……后来又碾转各类工厂,干着各种没有技术含量、流水线上的工作。 他也想换个体面工作,但是好点的工作都对学历都有要求,至少专科毕业,学历这一关已经将不少人挡在门外了。 尝尽生活的冷暖之后,他非常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常说的话就是:“要是当初好好读书,就好了。” 读书虽苦,但只会苦一阵子;而不读书,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将在底层打转。
苦难无法量化,痛苦也不分深浅。 在这个魑魅魍魉的人间,有谁活着不是一场荆棘,一场炼狱。 哪怕看起来光鲜的生活背后,都是一个个咬紧牙关、挣扎趔趄的众生相。 去年8月,贵州包工头老板向某因拖欠工人工资,留下遗书自杀身亡。 在外人看来,他是个有点能耐的小老板。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自杀之前,他在自己的账本上记录了,甲方老板拖欠工资的经过。 工资合计147000元,仅仅就是十几万元,就压垮了这个男人的性命。 下面工人聚集起来讨要工资,上头老板无故拖欠、不知所踪,他在中间求告无门,走投无路。
如果不是走到绝路,谁愿意以命相抵。 抖音上有位外卖小哥讲述自己的一次经历。 2020年8月5日,炎炎夏日,他接到了一个订单。 除了配送外卖之外,客户还有一个过分的要求: “外卖小哥帮我买20升的桶装水,不帮买就差评投诉。”
他能怎么办? 不买的话,不仅这一单白干了,被投诉还可能会罚款。 无可奈何,他只好顶着烈日,横穿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然后一步一步爬楼将20升的桶装水送到了客户手里。 在人间,各人有各人的苦,各人有各人的难要渡。 人生,就是这样一场不断充满考验的过程。 活在这个世上的规则是,没有哪个灵魂是轻易的,区别是: 有些人没挺过去,倒在了半路上; 有些人挺过去了,完成了涅槃重生。 还有人一直在长夜里苦苦地坚持,苦苦地熬,期盼见到明天初升的太阳。
在这篇致谢信里,虽然命运如此不公,但他的字里行间没有控诉,而是充满对人生善意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有力量的期许。 他一定有一颗无比强大、无比坚韧的心脏。 这样的生活态度何其珍贵。 去年7月,江西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桂道圩出现漫顶决口。 桂道圩出现127米决口,洪水涌向周围农田村庄。 桂湖村、邓家村被淹,两个村子的800多户居民被集中到一个临时安置点。 有一户村民的故事令人泪奔。 洪水把家园吞没了,除了把家人带出来,他还带出了一只鸡。 鸡每天都下蛋,蛋下出来给母亲吃。 老母亲今年一百零一岁了,只要鸡还在下蛋,母亲有鸡蛋吃,日子就有希望。
还有一位大姐,洪水来了之后,她唯一想带走的就是一套音箱。 走太急没能带上,她着急得想哭,后来还是安置点领导帮她找到一个。 他们就在漫天红水的高地上,放起了那段熟悉的音乐。 “刚开始就三四个人,后来人就越来越多了。”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跳跳舞,就什么都丢到一边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这个洪水下去了,我们重新来过。”
知乎曾有一个问题: “人生这么苦,你是怎么坚持下去的?” 有一个高赞回答: 生活的确很难,但在感受到一丝温暖后,就会学会再度前行。 反过来,也因着这暖意,我们没有被那些沼泽吞没,沦为命运残破的怪物,而是变成一个轻盈、温柔的人。 生而为人,谁没有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刻,但是有人一路走来掸去身上的尘土,没有让那一身沉重沾染,选择轻装上路,向阳而生。 苦大但不仇深,这是最顶级的人生态度。
生而为人,我们无所避免会遇到各种难处。 在这里逃避的考验,就会在那里迎头遇上,谁都避免不了。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单曲循环这样一首歌勉励自己, 然后捱着、熬着,就会发现其实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想起黄国平那篇致谢信的结尾: 理想并不远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生长于悲苦,但并不悲观; 灵魂浴火重生,变得更有力量。 他已经做到了。 也给了很多迷茫的人更多指引,人这一辈子,活下去的意义到底何在? 那就是: 努力摆脱命运的贫瘠,摆脱人性因贫瘠滋生的阴暗面,拥有可以选择的权利,并在每一次选择和权衡之间变成更好的人。 如果还有余力,那就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意义。 至始至终,有人追着光,靠近光,最后成为光,散发光。 这就是很美好的人生。 作者|苏善书 图片|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