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网 左起杜义德,杨勇,曾绍山,宋任穷,右一李达 1965年,曾绍山的女儿曾明顺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他特意嘱咐夫人送女儿两双旧袜子作为贺礼。这两双袜子是把旧布袜从底子中间剪开,翻上缝好,再在下面缝上袜垫。这种袜子不好看,但很结实。曾绍山对女儿说:“从今往后,你的路要靠自己去走了。你是去上学的,不是去攀比的。到了学校,你也不许说是我的女儿。”当年,市场上已有尼龙袜,自制的袜子显得很土,曾明顺穿上这样的袜子常常被同学嘲笑。但她回家后观察到,父母穿的都是这种布袜子。 在曾明顺的印象中,父亲总是穿着一身布军装,母亲穿的也很朴素,姐妹仨从小穿的衣裤都是姥姥和母亲一针一线手缝的。 有一天,一位首长夫人到曾绍山家里做客,当她看到时任沈阳军区政委的曾绍山家里除了被褥之外,其他用品都是公家配发的后,感到十分吃惊,当这位首长夫人看到曾绍山夫妇用的枕头后,嘴巴张得老大,半天没有合上,因为她看到枕芯里面填的全是小孩子穿旧穿破的衣服。 曾家不讲究穿,吃就更不讲究了,常年都是盐水煮青菜。曾明顺觉得大学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但她放假也不愿意回家,因为家里的饭菜更难吃。有一年寒假,回家的曾明顺正好赶上军区从内蒙古买了一些黄羊,机关干部每家都分到半头,曾明顺可高兴了,以为自己家终于可以开荤了。结果一进家门,就发现父亲已经把羊肉切块,全部分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了,自己一块都没留下。 1970年,曾明顺从四医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连210医院当卫生员。当年大连缺淡水,需要卫生员们每天用扁担挑井水到各个科室。由于在高三下乡时学过挑水,所以她每天挑的水都最多。医院里有的患者看到了,就写了表扬信贴在走廊里:“希望大家向曾明顺同志学习,她是个从农村来的孩子,很能吃苦,很能干。”领导和同事们看到表扬信都忍不住笑了,患者竟把曾明顺当成从农村来的孩子。后来,医院领导还把这封表扬信发给了曾绍山,结果曾绍山看后,不但没有表扬女儿,还说:“这有什么好表扬的?给病人挑水不是她应该做的吗?如果这点小事都要写表扬信,说明她做的好事太少了!” 1972年,曾明顺调到铁道兵10师47团卫生队工作。她所在的部队驻在陕西省安康地区旬阳县蜀河镇,那里当时是全国没有通公路和铁路的极少数县城之一。部队的工作是和民工们一起修铁路,大部分时间吃不上新鲜的蔬菜,住的是活动板房。当时人们都不敢相信,堂堂沈阳军区的政委,竟然会让自己的女儿来修铁路。但曾明顺工作勤恳,就像一位普通的修路工。曾明顺说:“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长大后一定要自力更生,不要有依靠父母的思想。父母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师。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们的言行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 曾绍山(1914—1995),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纵队副司令员、军长、兵团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等职。先后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率部参加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太行区反“扫荡”、上党、邯郸、陇海路、定陶、挺进大别山、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和抗美援朝战争。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文武双全,军政兼优,屡建战功;他对党忠心耿耿,襟怀坦白,严于律己,在群众中有很高威望。是中共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