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49年毛主席首次出访苏联,出发前下3道命令:中国境内不许下车

2021-07-22| 发布者: 亿动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
多轴运动控制器 https://www.elmomc.cn/products/harsh-environment/multi-axis-controller/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许,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霎时间举国欢腾、山河共庆,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三十万军民怀着无比激动振奋的心情,参与了祖国的这一伟大历史时刻。

大典从下午三点一直持续到傍晚,毛主席从天安门城楼上下来,乘车返回中南海。刚下车,机要室秘书叶子龙便转来一份斯大林发给毛主席的电报,主要内容是向中共表示祝贺,并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愿意与新中国建交。主席看了电报,非常兴奋地摇着叶子龙的手说:“好嘛,谢谢你!我们拉拉手!”这份电报对新生的共和国意义非比寻常,在老大哥的帮助下,新中国跨出了对外交往的第一步。

主席命人加紧准备去苏联进行友好访问的事。毛主席访苏的想法,最早萌生于1947年年初,解放战争前中期,主席就计划去莫斯科,当面向斯大林请教建国经验。一开始斯大林是同意的,只要毛主席能做好保密工作,他甚至表示可以派飞机来接。但在1947年7月,斯大林却突然发来一封电报说:“鉴于即将举行的战役,鉴于毛泽东若离开,会对战事发生不良影响,我们认为暂推迟毛泽东的出行为宜。”

之后主席连续5次提出访苏,却都被斯大林推迟了。斯大林有多种理由,但毛主席当时的身份令他最为担忧。因为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毛主席以什么身份出访苏联,斯大林不能不有所顾忌。斯大林担心,毛主席出访莫斯科会被西方舆论利用,对共产主义阵营发起攻击,斯大林选择派出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去到西柏坡与主席会面。

对毛主席来说,访问莫斯科无疑是他的一个夙愿。从1949年1月起,毛主席就向苏联驻华总顾问科瓦廖夫多次提到:“在我们这边带头的同志当中,没有去过莫斯科、没有见过斯大林的只有我毛泽东了。”有鉴于此,科瓦廖夫多次建议,毛主席应当亲自同苏联中央及斯大林本人建立联系。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毛主席正式成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斯大林担心的身份问题自然不复存在。11月5日,科瓦廖夫告诉毛主席,斯大林愿意在任何时候欢迎他去莫斯科。主席则表示,他希望能在12月斯大林70诞辰之际前往莫斯科祝寿。双方最终协定,毛主席于12月初旬动身。

出访的时间已经确定,带什么礼物去祝寿又成了一大难题,有人建议送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瓷器、丝绸,有人则反对搞面子工程,送一堆华而不实的东西。双方莫衷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主席听闻后大笑道:“苏联天寒地冻得送那些东西要冻死他们呀,这样吧,他们那边缺新鲜的水果蔬菜,我们就送大白菜、大萝卜还有梨子、橘子、甘蔗,外加几套湘绣被面和瓷器、茅台酒等等。”

最后商定的礼物清单非常特别,其中包括山东大葱5000斤、黄芽大白菜5000斤、大萝卜5000斤、北京大鸭梨5000斤、江西金桔1000斤、冬笋500斤、西湖龙井2000斤、湘绣被套30个、枕套60个、茅台酒和上海名烟若干、湘绣斯大林全身像一幅、杭州丝职斯大林像两幅、江西瓷烧斯大林照片两块、铜火锅盆一个,还有餐具、瓷器、象牙制品等等等等。

这次访苏是毛主席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外事访问,加上是去看老大哥,毛主席自然是十分重视的,所以才在礼物上花了这么多心思。

在临行前一天,毛主席对警卫长汪东兴下了三道命令:第一,此次访问苏联是秘密行动,不许带记者,更不得对外宣传。第二,沿途各地的当地军政领导可以上车来看望,但拒绝接见除此以外的其他人。第三,在中国境内沿途不准下车,更不准向地方百姓要东西。

其实早在建国前一两个月,毛主席就给汪东兴下达了准备出访苏联的指示,由汪东兴具体负责毛主席的保卫工作。毛主席对汪东兴说:“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情况很复杂,这次出访苏联一定要保密,不要作宣传。沿途的警卫工作你去找聂荣臻、滕代远、李克农、罗瑞卿等同志商量着办。”

几人一番研究后决定,为确保毛主席此次出访的安全,派足够的兵力负责从北京至满洲里沿线桥梁、隧道、制高点的警卫工作,由汪东兴负责毛主席的专列组织和贴身保卫。

毛主席的专列由前卫车、主列车、后卫车三部分组成。前卫车由五个车皮组成,上驻五十个士兵和一些铁道工作人员;后卫车也有五个车皮,除有五十个士兵担任警卫外,还有毛主席给斯大林准备的礼品等。主列车由十个车皮组成,汪东兴、叶子龙同毛主席乘坐一节公事车。

毛主席乘坐的公事

车内共有四个房间:毛主席用中间的一间,其他几个人用后面的两间,前面还有一间做会客室。秘书陈伯达、翻译师哲同用一节公事车;滕代远、罗瑞卿同用一节公事车;其他人包括周总理都乘头等卧。主列车还包括餐车、行李车等。

12月6日,正值北国的隆冬。当晚八点半,北京西直门火车站,正副公安部长罗瑞卿和杨奇清为主席把门,毛主席在工作人员护送下登车。九点整,毛主席的专列徐徐开出,主席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莫斯科之行。

由于保密工作抓得紧,火车上的全体乘务人员都还不知道,在主列车当中坐着的会是主席。没有特殊召唤,闲杂人等不准进入主车厢,主席的车厢早就提前整理完备,也配置了崭新的全套生活用品。但主席却让秘书拿来自己的小包,从里面掏出自备的洗漱用品说:“我自己有,不需公家另准备。”

一路上,主席可没闲着,列车在行车期间,毛主席除了处理一些军政要务外,还特意选调沿途党政负责同志上车,亲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经常一谈就是老半天。

列车经过了几天的远途后,抵达了我国与苏联接壤的最后一个车站,满洲里。毛主席将在满洲里换乘苏联派来迎接的专列。

当列车快要进站时,滕代远等人先行下车,向等候在此的苏联方面工作人员了解完情况后,又仔细查看了专列的设备和布置,然后由车站组织好人力把毛主席所带的东西都搬运到苏方列车上。一切准备完毕,滕代远回到自家车厢内向毛主席报告,主席穿上大家强烈要求给他定制的新毛呢大衣走上站台。

换乘时主席并没有急着走进车厢,而是一直站在车厢门口,向前来送行的周总理、滕代远、罗瑞卿、李克农等13个同志挥手致意,大家也排成一字型向主席举手致意。主席缓缓走上专列,站在窗边和同志们遥相对望,直到专列走远他才恋恋不舍地走进车厢内部。

主席的随行人员只有四人,秘书陈伯达,机要叶子龙,警卫汪东兴,翻译师哲,就带着这个小小的外交使团,新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一次外事访问开始了。

12月16日中午12点,主席的专列抵达莫斯科雅罗斯拉夫车站,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元帅布尔加宁上车慰问、迎接。考虑到天气寒冷,主席感冒,隆重的欢迎仪式被压缩。按照苏方安排,毛主席只在仪仗队前绕场一周,未致答礼,书面讲话也只是把演讲稿送到报社登报。

毛主席在斯大林的第二别墅下榻。当天晚上6点,斯大林和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在克里姆林宫会见毛主席。斯大林亲自到门口迎接,两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一个新时代开始了。

斯大林笑着说:“你看起来很年轻啊,容光焕发,很了不起。”毛主席却自我调侃说:“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哟。”斯大林不等毛主席把话说完,便插话说:“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

一阵寒暄后,双方开始了第一次会谈。会谈中斯大林再三问毛主席:“你来一趟也挺不容易的,那么这次我们该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或愿望?”

毛主席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经过师哲翻译后,苏联人都目瞪口呆了。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坐在一起讨论好看、好吃的东西,不是在开玩笑?其实这是因为彼此互不摸底,斯大林和主席在互相试探,想要搞清楚对方的深层目的。

虽然这次名义上,是主席来给斯大林祝寿,但最根本的,是主席想和苏联签订新的条约。1945年,蒋介石派宋子文代表国民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当中承认了雅尔塔会议强加给中国的协议,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东北铁路被苏联控制,旅顺港被苏联租借。这几个条约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主席是为新中国拿回这些权力而来的。

毛主席还不知道,斯大林已经对修改中苏条约产生了顾虑。当毛主席提起条约时,斯大林表现得很不情愿,由于1945条约是继雅尔塔协定之后,由中苏两国签订的。雅尔塔协定规定了该条约的主要条款。这表明上述条约的签订,已经征得了美英两国的同意。鉴于这一情况,为了不让美英两国抓住把柄,保障苏联的既得利益,斯大林表示暂时不想修改1945条约的任何条款。

双方就此事形成了矛盾,因为主席就是冲着新条约来的,但斯大林却态度暧昧。出人意料的是,毛主席并没有直接反驳斯大林。主席宽宏大量地站在苏联的角度考虑了问题,表示愿意慢慢商量:“目前不急于从旅顺口撤军,也不急于修改条约。”

之后双方会谈又交换了贷款、贸易、航空联系等方面的意见,还就台湾问题、出版《毛泽东选集》问题进行了磋商。但最关键的条约问题没有解决,这就等于毛主席要白跑一趟了。主席的心情是不太好的,他看出来斯大林不那么信任中共,第一次会谈草草结束了。

自12月16日以后,斯大林没有约定双方下一次会谈的日期。毛主席就在别墅里待了好几天,接见了一些苏联高级官员。

12月21日,斯大林的生日到了。各国共产党领导人都到莫斯科祝寿,莫斯科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生日庆典。毛主席在庆典上发表讲话,还挥笔写下了带有浓郁的中国风的对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第二天,莫斯科又举行了生日晚宴。在庆典和晚宴上,斯大林对毛主席都热忱相待,给主席最高规格的待遇,特意安排主席坐在他的身边。两次盛会都还算愉快,但毛主席依旧不太开心,毕竟条约的事情不解决,主席是怎么都开心不起来的。

12月24日,双方的第二次会谈展开,时间长达5个半小时,气氛融洽,大家一面吃饭,一面谈话,极为酣畅地谈了很多问题。可斯大林就是闭口不谈中苏条约。

毛主席有意问起是否让周总理来莫斯科时,斯大林推诿说:“政府主席既已来此,内阁总理又来,则在对外观感上可能有不利影响。”毛主席让周总理来,是要具体处理签订新的条约及一些协定的技术性问题,而斯大林予以否定,显然还是不愿另订新的中苏条约。

第二次会谈又是无疾而终,对于斯大林的态度,毛主席非常不满。他对苏联党的联络员说:“我在这里没事,但是我做了很重要的事情,第一吃饭,第二拉屎,第三睡觉。每天就做这三件事。他们让我参观,我不去,不答应订同盟条约我哪也不去。”毛主席甚至提出想要提前回国的想法,毕竟条约谈不拢待下去也没必要了。

但是,不愉快的日子终于在1950年元旦那一天结束了。斯大林怎么突然改变了主意?这还得靠西方无良媒体的助攻。英国塔斯新闻社发表消息说:“毛泽东在莫斯科被软禁了。”这可是涉及苏联国际声誉的大事,斯大林不会坐视不管。于是,中苏双方商定,以毛主席答记者问的形式辟谣。

斯大林同意签订同盟条约,毛主席则同意发表对英国塔斯社记者的谈话。双方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这天应该是毛主席到莫斯科十多天来最高兴的一天,他的心情特别好。他开始同莫洛托夫、米高扬等人商谈到各地游览的问题,并且商定好了要去晋谒列宁墓,然后去列宁格勒、高尔基城等处看一看。莫洛托夫和米高扬还建议毛主席去看一看兵工厂、地下电车。毛主席甚至谈起会见苏联各负责同志的问题,因为毛泽东到莫斯科后还没有出门单独拜访过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

1950年1月20日,周恩来总理也来到莫斯科,2月14日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签字当晚,中国以驻苏大使王稼祥的名义,在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米特勒保尔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宴席的主菜是传统的中国火锅,主席特地拿出了事先准备的铜火锅盆。斯大林对吃火锅显然不在行,他把生冬笋片直接放进嘴里,并连说:“好吃,好吃!”毛主席剥了一片笋,放在火锅里涮了涮,然后放进嘴里,说:“这样吃,味道会更好些。”斯大林照着毛主席的样子试了试说:“果然不错,中国菜确实名不虚传!”

2月17日,毛主席率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回国。这次访问对新中国的意义重大,中国不仅从苏联手上收回了东北铁路和旅顺港口的管辖权,还在苏联获取了3亿卢布的经济贷款,这也是新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毛主席尽最大可能,为新中国人民争取了最大程度的利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亿动网 X3.2  © 2015-2020 亿动网版权所有